35歲的生涯規(guī)劃就是人生的應變之道
這是 HRGO | 人力資源分享匯 的第 2114 篇原創(chuàng)文章
©HRGO新媒體編輯部
編輯-Sam 排版-阿正 校對-Josh
2022年,很多35歲以上的職場人,他們的職業(yè)前景并不明朗。
如今全球都進入了一個「不確定時代」,誰都沒辦法保證明天不會出現(xiàn)什么意外。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已經(jīng)到了35歲,要如何抵擋對不確定性的焦慮與恐慌?如何有效地提升自己,去應對不確定時代下的各種不確定呢?
01#
35歲的生涯規(guī)劃就是人生的應變之道
假設不確定時代已經(jīng)是存在的大前提,其實人類對于外界不好的遭遇,都能夠擴展自己的能力、資源去應對或適應。
這就是人類的應變之道。
不知道你是否思考過,我們是如何應變的?為什么有的人可以快速應變,但有一些人沒法應變的?他們之間到底有什么樣的區(qū)別?
大道理咱們就不講了,講個簡單易懂的道理,我們不妨思考下,我們是如何應對四季變化的?
冬天穿棉袍、夏天開空調,春天防止花粉還會戴口罩……總之,你會發(fā)現(xiàn),資源越充分,應對能力越強。
可有沒有想過,難道人類一開始就知道如何應對四季的變化了嗎?
不一定。人類是逐步學習,逐步儲備各種資源去應對狀況的。處于不確定時代的我們所作出的規(guī)劃,也像我們應對四季一樣。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對35歲以后的生涯規(guī)劃,有種模糊的感受。簡單地看生涯規(guī)劃,其實就是應變之道。你大概了解四季更迭,提前準備好充足的相關資源,便能從容應對。
生涯規(guī)劃,一方面,幫助受阻的當事人了解基本的知識經(jīng)驗,從而知道自己到底怎么了;另一方面生涯規(guī)劃通過培訓和咨詢兩種方式,推動當事人學習相關策略去改善當下狀況。
環(huán)境的變化就像是浪,總是不斷涌上來,面對這些浪潮,觀望和躲避必然結局凄慘。面對,應對,繼而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我們唯一的選擇是勇敢地面對風浪,學會駕浪前行。
面對企業(yè)狀態(tài)的改變,我們不能再依靠企業(yè),如同家長一樣,幫我們定義職業(yè)的發(fā)展,他們也沒法再給出一套穩(wěn)定的能力要求。我們需要學習“沖浪”的思維,這意味著需要隨時注意新興技能,及早趕上潮流,并從中獲益。
接下我們更落地地講講在不確定時代的正確學習方式。
02#
35歲以后,如何在不確定時代的學習方式
職場人的習慣是 ,總覺得要找一個特別好的東西,然后立馬就開始了。
卻沒有意識到在這個過程中,無形中踩了很多坑,從而使得你雖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卻沒有拿到該有的回饋。
關于職場人的終身學習,需要注意的事情很多,今天我們就重點說兩個。
第一是,觀全局,掌控學習的時機;第二個,辨目的,精選學習的內容。了解這兩點,從大的范圍上,不會讓你白費力。
1、觀全局——掌握學習時機
許多人應該聽說過第二曲線。
人生并不是一條筆直向上的直線,而是像爬山一樣,不斷的迂回曲折,我們總是在一些剛剛爬到山頂?shù)臅r候,發(fā)現(xiàn)還有一座更高的山,所以不斷認清自己所在的位置,不斷地改變,做好準備才能一再的登頂。
發(fā)明小兒麻痹疫苗,并獲得諾貝爾獎的沙克認為,當曲線到達頂點的時候,你再去投入時間資源,來維持原來的優(yōu)勢,其實會缺乏效率。
再創(chuàng)一個高峰的唯一的選擇,就是在上一個曲線開始下滑之前,就啟動第二個曲線。比如圖中,當藍色曲線快達到頂點前,就是我們開啟第二學習的時機了。在這個時機點,我們需要學習新技能,培養(yǎng)新興趣,甚至是換一個新的工作。
我們借一個例子來更好地理解這個曲線。
當一個新人進入職場,踏出第一步,開始學習不熟悉的事物。對有些專業(yè)而言,大學的知識在工作中完全用不到也有可能,所以這個新人必須邊做事邊學習。
接下來,隨著橫軸年齡的增長,他不斷做事創(chuàng)造成果,不斷試錯,然后積累經(jīng)驗,同時也為自己建立信心,讓縱軸的成果不斷累積。漸漸的,外界對他有了好的評價,他也覺得做得很順手的時候,這不意味著他終于可以歇口氣了。恰恰相反,他需要主動地啟動第二個曲線。
此時,他一方面維系著第一曲線帶來的各種收益,但投入時間精力,在新的不熟悉的領域,繼續(xù)開始學習并使用新的技能。
其實如果你太早投入第二曲線,你在自己本職的這一部分上還沒有上手,還在試錯的過程中,就開始投入第二曲線的話,會發(fā)生什么?
當?shù)谝粋成果還沒顯現(xiàn)時,外界對你沒有好的評價,此時開始學習新的技能。一方面投入不會給你帶來穩(wěn)定的收益;另一方面,你也很難有足夠的資源,去學習更有價值的新技能。
更壞的情況是,如果你長期用這樣的方式,你會變成樣樣都不精通的職場萬金油。
但如果你推遲開啟第二曲線,又會如何?
別忘了,這是一個競爭的大前提,你停留下來,競爭者們會很快跟上來,甚至超越你。他會被后來者居上,也就是我們說的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了沙灘上。
既然要開啟第二曲線很重要,究竟何時開啟呢?
給你兩個標準:第一是你的工作是否得到了他人的普遍認可,這里的他人是領導和同事。第二是,你的工作是否陷入了例行公事、沒有挑戰(zhàn)。
這兩個標準缺一不可。
你不能說沒挑戰(zhàn)了,所以要開啟。沒挑戰(zhàn)、例行公事也有可能是你做的事情太初級導致的。我們需要拿到成果,為了學習拿到技能,最終產(chǎn)生成果。
所以,在初級的職位上,努力做到更高階,產(chǎn)生成果的高級職務,本身就是在學習。
在彼得·德魯克這位管理學大師的超強學習法中提到:每一年自己都會設定一個新主題,然后用三個月的時間密集學習,同時也會設定三年的學習計劃,兩者同步進行。
三個月的主題可以是中國明朝美術,三年的主題可能是讀莎士比亞全集,這樣的話,長期計劃和短期計劃同時進行。
所以,從65歲到95歲期間,這個大多人認為的老年時期,德魯克卻仍然完成了近20本著作。雖然年齡在增長,卻不成為時間的俘虜,其中重要的一條經(jīng)驗就是學習。
雖然用了德魯克的例子,但是我并不推薦各位就這樣根據(jù)興趣直接設定學習的內容,因為學什么,也是我們需要思考。
對于學習的內容而言,學生的學習和成年人的學習是截然不同。畢竟學生是被學校要求的學習,而成年人是需要自己制定學習內容的。那么,我們到底用什么作為標準來選擇學習內容呢?
2、辨目的——如何精選學習內容
明目的就是找到學習的目的。
、 不為目的地學
我問過不少人為什么要學習?他們說過很多答案,大體上無非是為了提升自我。如果你追問為什么提升自我?又可以分為硬實力的學習和軟實力的學習。
所謂硬實力的學習,就是為了讓工作更順手,讓人生更優(yōu)秀更成功的學習。
所謂軟實力學習,更多是為人處事,琴棋書畫,未必當下能帶給你工作成功,但讓你享受人生的學習。
在確定學習內容之前,不妨先確定,你是要為了什么目的學習?
我想和你分享下我的觀察和思考,聰明人會用80%的精力,放在硬實力的學習上,例如外資企業(yè)的員工去學習英語,生涯規(guī)劃師的我們,去學習心理學內容,這些都是硬實力的學習。
但想要生活有點意思的話,你還要留20精力,去學習軟實力的東西,例如有人學鋼琴,學畫畫,學舞蹈都是如此。
最糟糕的情況是,明明是“軟實力學習”,卻偽裝成了“硬實力學習“。
既然是帶著目的地學習,硬實力學習最終是要產(chǎn)生工作成果的,而有些人學習僅僅是學習,卻無關乎工作成果。
好多人都告訴我,她看了多少心理學的暢銷書。這不是硬實力的學習。因為這些書只是看了,而沒有任何成果的產(chǎn)生。這些心理學書籍的閱讀,只是為了讓自己生活變得有趣,和學習烹飪,學習播音沒什么本質區(qū)別。
如果你要把心理學作為硬實力的學習,需要先確定工作是什么,這個工作需要的能力到底是什么,這些能力需要學習什么才能拿到這個工作,或者才能做好這份工作——這才是硬實力的學習。
同理,原本學習演講是為了當作硬實力的學習,讓工作更成功的學習。但你從來不在工作中去演講,去運用這個技能,只是為了學習演講而演講,也是沒有成果的。
、 不分內容地學
你可以思考:你是為了什么學習,又是如何分配精力的,你有哪些是真正的硬實力學習,你又拿到了什么成果呢?
我自己大學是學人力資源的,畢業(yè)后做播音工作時,因為工作需要去學習了半年的播音專業(yè),但并不是變著聲音讀幾個東西,老師日復一日讓我讀同一條新聞,不斷地去練習其中的重音,停頓。短短一百多字的新聞,我至今都能回憶起來。
為什么和你分享這個經(jīng)歷?
因為我想喚醒你的回憶,關于學習的回憶,一旦我們想要達到成果,那么學習本身是痛并快樂的。它不是輕松的,正因為如此,帶著明確目的的學習,才能讓我們跨越痛苦,通過學習掌握真正的能力。
說到這里你可能會覺得道理明白了,但是下手還是有點困難。所以我們嘗試再進行一下分類。無論是硬實力還是軟實力學習,我們還能根據(jù)范圍劃分為,有證的學習和無證的學習。
、 不分時機地學
先來看看硬實力與軟實力的分區(qū)學習:
這張圖可能更容易理解,劃分后就成了一目了然的四個區(qū)。這里主要講三個區(qū):
第一區(qū),是硬實力也有范圍的學習,意味著是有考核結果的。例如大學的考試,或者是考一個會計證,或者是考英語六級專業(yè)八級等等,這些都屬于有范圍的。
第二區(qū),是硬實力,但是沒有范圍。像職場里的英語應用,理財學習等等,就屬于這個區(qū)域的學習。
但如果你的自律性不錯,你自然就可以設定學習方式,但別忘了,即便是沒有證書的學習,我們仍然需要拿到成果。所以你的學習,必須用到工作上去。
第三區(qū),是為了興趣的學習。只要有考核,就屬于個這個類別,例如茶道/插花/潛水執(zhí)照。
其實劃分是為了重新思考學習的內容,但唯一需要強調的是,在成年人的學習,或者是終身學習的概念里,我們支持學習,但絕對反對的是,毫無意義地學。
3、建體系——反思學習的順序
當你學習的時候,是否想過,你為什么而學,就像此刻你為什么而學?
不是為了求心安的狀態(tài)而學,不是為了別人學,學習一定要有目的,目的一定要能帶來結果。我想和你分享,我的老師一個非常有用的學習順序。
、 跟人學
跟著做這個事情的人學,簡單的說就是找?guī)煾怠?/p>
為什么它排在第一位?
說個簡單的例子:在我跨界做生涯咨詢師時,好長一段時間,見到一個前輩就黏上去各種請教。后來做培訓,也是如此,會問很多自己不明白,也查不到的問題,這些都是需要和導師做溝通才能更好的學習。
所以,千萬別抱著一本書啃,而是找個真正從事這個職業(yè)的人做溝通式學習,看似麻煩,事實上卻是最省時省力,最有效率的學習。
、 跟事學
簡單地說,就是多做,邊做著邊思考,也能學到不少。
為什么放在第二?是因為如果你實在找不到導師,至少別忘了做。
你跟事學的時候,有一個好地方是:人在受挫的時候,會主動地進行反思與學習。
所以它其實是一個反哺,讓我們能夠再去學一些東西,在實際中再去應用,尤其是技能性的學習。如果你找不到人帶你,那至少堅持去做,不斷反思,這種也是非常棒的和有效的學習。
、&④ 跟網(wǎng)學&跟書學
前面跟著人和做事兒學,是有自己的體驗,跟著網(wǎng)絡和跟著書學,卻不是自己的體驗。如果可能,先花時間找導師,如果找不到導師至少可以找不錯的商業(yè)課程。因為商業(yè)課程通常是做這個事情的人去做研發(fā)和講授的,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導師哦,
說到這里我們已經(jīng)講了三件事兒,第一是,觀全局,掌控學習的時機;第二個是,辨目的,精選學習的內容。第三就是,建體系,反思學習的順序。
從學習成果角度來講。如果你學到了一些能力,務必用它,而不是儲存它。
我們需要用這個具備的能力解決自己生活的問題,同時幫助他人解決類似的問題。當我們去展現(xiàn)能力時,我們就獲得了一個最棒的資源——人脈。
這里講這個是想表達,所謂人脈,本身就是雙方有可以交換的資源。
帶著目的,掌握學習時機和方法,拿到相關學習的證明文件,再不斷地外化拓展,通過寫作或者參加活動的方式,讓人們知道你有這個能力,并最終為不同的人提供協(xié)助。你會因此認識越來越多厲害的人,而他們也會因為你的能力而認識你!
在不確定時代里,有目的地學,從全局上學,然后辨別目的。
這個時代是不確定的,但你可以把不確定當做契機,什么意思?假設說,你一畢業(yè)進到一家公司到老,從這個公司退休,這未必對于很多人來說都會開心。所以當不確定時,才有機會去轉變不一樣的人生。
你能用好學習方式去應變,然后擁抱你的多元人生。就是我們今天的重點之一,學習很苦也很累,可是卻一定要做,原因很簡單,我再次用安蘭德的話來總結:
「如果我們獨自呆在一個荒島上,單獨去承擔自己生存的責任,其實沒有人會允許自己妄想明天與己無關,妄想他能夠依賴昨天的知識技能便可以高枕無憂,妄想自然應該為他提供安全!
回過頭來,其實當不確定時代到來的時候,每個人都像是待在一個荒島上,我們要承擔自己的責任,沒有辦法再去問企業(yè)為什么不管,因為企業(yè)都不一定能活得下去。
我們的安全要靠自己去爭取。這就是在不確定的時代,我們的一個應變之道。
面對企業(yè)形態(tài)的改變,面對不確定的時代,沒人或者沒有企業(yè),能再像家長一樣幫我們去定義發(fā)展了。
記住,學習不是一次兩次的學習,而是終其一生的學習。
至于如何應對35歲危機?
沒有所謂的35歲危機。
簡單地說,如果你過往的資源沒有具備,那就永遠都是危機。你不用35歲危機,你會從20多歲一直危機到40多歲,甚至是到你60多歲,一直都在危機狀態(tài)中。
所以,沒有所謂的某個年齡的危機,核心仍然是你積累的資源,足不足以讓你拿到更好的結果。
以上。
本站(databaseit.com)部分圖文轉自網(wǎng)絡,刊登本文僅為傳播信息之用,絕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擔保其真實性。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底部郵箱),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