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取消自主招生推行強基計劃,高校強基計劃最強解讀來了
1月15日,教育部正式發(fā)布《關于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根據(jù)教育部文件,2020年起,將不再組織自主招生工作,取而代之,是新的強基計劃招生。(自主招生取消,強基計劃推出!)
強基計劃的主要要點為:
1.清華、北大等36所雙一流高校試點強基計劃招生。強基計劃主要聚焦在數(shù)、理、化、生、歷史、哲學、古文等相關基礎學科相關專業(yè);
2.采取高考成績85%+高校測試15%的方式,綜合評價錄取;
3.每年的4月份報名,高考后6月25日-7月4日之間組織高校測試;
目前,關于強基計劃,教育部官方已經(jīng)發(fā)布了《“強基計劃”10問答詳解如何招生》(可移步本公眾號二條)。升學君同時也在后臺接到很多學校、家長、同學的詢問:“官話”解讀之外,強基計劃還有啥特殊的意義?本文特推出關于強基計劃的民(實)間(貨)版解讀,試圖通過另一個視角,還原出強基計劃隱藏在“官話”后面、教育部沒有告訴你的內(nèi)容。
本解讀主要分為10個要點:
閱讀提示
1.強基計劃,是自主招生的新馬甲嗎?
2.強基計劃,需要選拔怎樣的人才?
3.只招數(shù)理化生等專業(yè),未來會擴容嗎?
4.名額是增多了,還是減少了?
5.杠桿效應下,參與機會更多了?
6.三四線中學,迎來上車新機會?
7.學科競賽,是否還有必要學?
8.?贾徽15%,為何決定生死?
9.?純(nèi)容,啥時開始準備?
10.學科營,還有必要參加嗎?
1.強基計劃,是自主招生的新馬甲嗎?
強基計劃發(fā)布后,有部分網(wǎng)友評論稱,這不過是“自主招生”換了個“馬甲”,“橘子”變“桔子”而已!這是大錯特錯,二者,有著本質區(qū)別。
傳統(tǒng)的自主招生,通過后可獲取10分、20分不等的降分優(yōu)惠,zui高可降至一本線,自主招生本質上,仍然是“唯分數(shù)論”。教育部文件里,對強基計劃的相關定位,有如下表述:
“堅持育人為本,探索在招生中對學生進行全面、綜合評價,轉變簡單以考試成績評價學生的做法,引導中學更加重視學生成長過程,更加重視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
“堅持育人為本,探索在招生中對學生進行全面、綜合評價,轉變簡單以考試成績評價學生的做法,引導中學更加重視學生成長過程,更加重視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
所以說,強基計劃并不是自主招生的“馬甲”,當然,也不是首創(chuàng)的招生方式,而是綜合評價招生的一種類別,是在原來的綜評招生模式上做了優(yōu)化。
根據(jù)2014年國務院35號文件《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新高考改革正式拉開帷幕,而新高考改革的核心關鍵詞,共12個字: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而“綜合評價招生”,從招生層面來講,正是國務院這12個字的重要精髓部分。
目前,關于綜合評價,有很多種地方叫法或高校叫法,比方說清華北大的“領軍計劃”、“博雅計劃”、浙江的“三位一體”等。“強基計劃”,亦可以歸類為綜合評價招生的大范疇之下。
綜合評價招生依據(jù)高考成績和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參考綜合素質評價(兩依據(jù)、一參考),全方位、多維度評價人才,打破了“唯分數(shù)論”單一模式錄取方式,符合國際以及未來主流的人才選拔方式,也呼應了習總書記破除“五唯”(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指示。
同時也意味著,關于新高考是否會退回原路、是否會停滯的傳言可以休矣!改革的方向是堅定的,歷史只會向前進。
強基計劃一言以蔽之:雙一流等名校招生時,不僅僅看高考成績,還要通過高考成績以外的其他選拔素質。其他的素質怎么選、怎么考?下文再表。
2.強基計劃,需要選拔怎樣的人才?
強基計劃需要選拔什么樣的人才?教育部文件里,有如下表述:
“服務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加強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選拔培養(yǎng)。”
“強基計劃主要選拔培養(yǎng)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yōu)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由此可見,“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這是強基計劃里面提高的一個高頻詞匯。
關于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5年前。2005年,溫家寶總理在看望錢學森院士時,錢學森提出了一個引發(fā)學界大思考的問題:“這么多年培養(yǎng)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夠跟民國時期培養(yǎng)的大師相比。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yǎng)不出杰出的人才?”
這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
2009年10月,錢老溘然長逝。為了回應“錢學森之問”,同年11月,教育部正式啟動“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yǎng)實驗計劃”,“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一詞,正式出現(xiàn)在教育部及各重點高校文件里。
教育部門對基礎學科的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做了籌備,選擇了17所中國大學的數(shù)、理、化、信、生5個學科率先進行試點,力求在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方面有所突破。分別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開大學,吉林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蘭州大學。2015年,中國科學院大學入選。
2019年12月,北京大學官網(wǎng)發(fā)布文章《“拔尖”十年再啟程》,宣布啟動“拔尖計劃2.0”,某種意義上講,是對拔尖創(chuàng)人才配培養(yǎng)計劃的一種呼應。
而強基計劃,面向的正是“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這越來越表明,面向新世紀,面向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格局,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在于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的競爭。
3.只招數(shù)理化生等專業(yè),未來會擴容嗎?
相較于傳統(tǒng)的自主招生,強基計劃主要針對的是數(shù)、理、化、生等傳統(tǒng)專業(yè),以及與計算機相關專業(yè)、新工科等專業(yè)。教育部文件規(guī)定:
“聚焦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制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由有關高校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合理安排招生專業(yè)。要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yè)招生。”
很明顯,數(shù)、理、化、生、計算機等專業(yè),是基礎專業(yè),也是核心專業(yè),這是未來國家大力倡導的方向。以前狀元們扎堆學經(jīng)濟、金融、管理等專業(yè)的現(xiàn)象,可以降溫了!
而強調歷史、哲學、古文等基礎專業(yè),則是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中華傳統(tǒng)文化對外輸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國自信的重要體現(xiàn)。
這是否意味著,教育部只鼓勵上述專業(yè)進行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筆者認為并非如此!根據(jù)2017年教育部發(fā)布的“雙一流”建設名單,除了數(shù)、理、化等基礎學科外,仍然有許多其他專業(yè)入選“雙一流”,這些專業(yè)共同構建了中國高等教育的核心競爭力。因此,筆者認為,一定會有其他的“計劃”,來承擔數(shù)、理、化、生之外其他專業(yè)的人才選拔,具體是何種選拔和培養(yǎng)方式,讓我們拭目以待。
4.名額是增多了,還是減少了?
在原有的自主招生計劃里,會有一個明確的招生名額限制:即不超過招生計劃數(shù)的5%(清北除外)。而在強基計劃里,并沒有具體招生名額的限制,根據(jù)教育部文件規(guī)定:
“高校要與各地教育部門充分溝通協(xié)商,統(tǒng)籌考慮國家政策與導向、招生定位和培養(yǎng)要求、各地高考綜合改革進程以及中學素質教育推進情況等因素,合理確定在各省(區(qū)、市)的強基計劃招生名額,并在各省(區(qū)、市)的分省計劃中安排。”
這里面,至少透露了三點信息:
1)具體的錄取專業(yè)和名額,理論上不設上限,由高校自己決定。這與此前傳聞中“不設招生名額限制”是吻合的;
2)強基計劃是分省投放專業(yè)和招生名額的,這意味著強基計劃是省內(nèi)競爭!這與以前自主招生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自主招生的降分優(yōu)惠屬于所有省份之間競爭,某種意義上講,自主招生等同于各省份學科競賽實力大PK。
3)如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東、海南等2020年進入新高考的省份,強基計劃的名額會更多,很大高校把相關專業(yè)的絕大多數(shù)招生名額都投放在新高考省份強基計劃中。這一點,在浙江、上海等省份的綜評招生中,已經(jīng)得到驗證:在上海,復旦、上交大兩所高校,90%以上的名額,都投放在綜評名額里;在浙江,北大、清華、中科大、復旦、上交大、港中文(深圳)等名校的綜評名額,占比亦超過90%……
雖然相較于原來90所自主招生高校,強基計劃看起來范圍減少了,而實際上,人數(shù)卻是增多的。這種增加,除了“量”的增加,還有“質”的增加。
傳統(tǒng)的自主招生,在實際操作中,很多高校很難觸及到5%的邊界,或者說很難招滿符合要求的5%名額,甚至有的高校自主招生已名存實亡。而新模式招生中,不再有名額限制,意味著理論上可以達到100%,90乘以5%對比36乘以100%,這是一道很簡單的算術題。
可以預見的是,這36所試點高校,也許不會一下子把相關專業(yè)100%的錄取名額都投放在強基計劃中,但這代表著非常大的擴容彈性。會不會是從36所試點高校,開放到137所雙一流高校,甚至更多的本科高校?這是政策留下的想象空間。
5.杠桿效應下,參與者更多了?
強基計劃的參與者增加,一方面取決于突破了5%的名額邊界,另一方面,來源于初審-入選-錄取等流程規(guī)則下的漏斗效應。根據(jù)教育部規(guī)定:
“對于以高考成績?nèi)雵咝?己说模嘘P高校在各省(區(qū)、市)本科一批錄取最低控制分數(shù)線(合并錄取批次省份應單獨劃定相應分數(shù)線,下同)上,按照在生源所在省份強基計劃招生名額的一定倍數(shù),以考生高考成績從高到低確定參加高?己嗣麊。”
上面這段話,至少包含兩個意思:
1)“對于以高考成績?nèi)雵咝?己说?rdquo;,這意味著,高考成績是入圍初審的一個重要指標,但不是wei/yi指標,而另一個入圍指標,筆者推測,便是學科競賽(后文會有分析);
2) “按照在生源所在省份強基計劃招生名額的一定倍數(shù),以考生高考成績從高到低確定參加高校考核名單”。這意味著,會有N倍于招生計劃數(shù)的考生,有機會參加高校的校考。
這會帶來哪些變化?舉個簡單的例子:清華北大在某省招300人,假設300個名額全部是裸考、統(tǒng)招,理論上你需要考入前300名(不考慮前300名有人棄報因素),這是1倍的杠桿;
假設清北300個名額全部投入到強基計劃里,是否意味著只有前300人才有機會?并不是的!參照公務員錄取模式,按照1:3確定入圍名額的話,實際上參與錄取角逐的會是900人!
是否就意味著,前900名才有機會?同樣并不是!有可能第700名覺得自己考清北概率不大或者他更喜歡復旦或浙大,從而選擇放棄,這樣第901名就有機會……以此類推,最終入圍的有可能是高考排名第1000名、1200名甚至更多!如此一來,杠桿效應便達到了3倍、4倍!
這些雙一流高校,最終會按照多少的入圍比例來確定校考名額?目前教育部并未有明確規(guī)定,我們可以參考2019年部分高校綜合評價入選比例:
浙江大學三位一體(面向浙江):按照1:6確定?既雵~;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三位一體(面向浙江):按照1:3確定校考入圍名額;
東南大學綜合評價(面向江蘇):按照1:3確定?既雵~;
山東大學綜合評價(面向山東):按照1:4確定?既雵~;
……
因此,筆者預測,雙一流高校實際入圍比例,可能在1:3左右,不排除部分高校會把入圍比例放大到更多。
6.三四線中學,迎來上車新機會?
選拔規(guī)則、錄取規(guī)則的改變,同樣會帶來升學規(guī)則的重新洗牌,這對于三四線中學、縣城中學等地方中學而言,無疑是新的機遇。
筆者作為縣中出身者,近幾年也一直在做縣中教育的研究,有一個現(xiàn)象不得不令人痛心疾首:五六年前甚至更早一些年份以前,很多縣中的教育質量還是非常過硬的,每年考取清北的人數(shù)可能很少,但相對比較穩(wěn)定;漸漸的,這些縣中考清北變成了偶然,而最近幾年一個更加明顯的現(xiàn)象是,很多縣中已經(jīng)連續(xù)多年沒有學生考上清北了!如此一來,好學生流失,好老師流失,惡性循環(huán),馬太效應加劇……
縣中的沒落,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在學科競賽作為近乎wei/yi評價體系的自主招生語境下,這些中學并沒有相應的能力去應對,拼裸分的話,縣中的學生考到全省前800名、前500名并不困難,考進全省前100名、前50名,卻非常困難。事實上,清北裸分名額越來越少,很多省份100名以后裸分報考清北幾乎沒什么希望。
三四線城市甚至很多縣中的另一尷尬之處在于:他們不僅沒有能力通過學科競賽等途徑參與頂尖游戲的角逐,又享受不到貧困地區(qū)的國家專項、高校專項計劃的惠顧,他們處在政策的夾縫中,成為廣大被忽視的群體。
新模式下,入選人數(shù)zui高可達招生計劃的3倍甚至更多,這意味著這些中學第500名甚至第1000名的考生,都可能有機會觸摸到清北。毫無疑問,縣中上車的機會多了。
需要提醒的是,有機會入圍,并不代表一定能夠被錄取,最終高校?嫉牟糠郑匀皇侵匾暮Y選環(huán)節(jié)。
7.學科競賽,是否還有必要學?
原來的自主招生,學科競賽幾乎是wei/yi的報考條件;而在強基計劃中,對報考條件的表述為:
“高校依據(jù)考生的高考成績,按在各省(區(qū)、市)強基計劃招生名額的一定倍數(shù)確定參加高?己说目忌麊巍?忌鷧⒓咏y(tǒng)一高考和高?己撕,高校將考生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綜合成績(其中高考成績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據(jù)考生填報志愿,按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順序錄取。”
高考成績成為強基計劃重要的報考條件。是否意味著,學科競賽作為報考條件將不存在呢?筆者認為并非如此,除了第5條分析外,教育部文件中,同樣提到:
“對于極少數(shù)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xiàn)的考生,有關高?芍贫ㄆ聘袢雵咝?己说臈l件和破格錄取的辦法、標準,并提前向社會公布。”
何為“學科突出才能”?很明顯,主要就是指數(shù)、理、化、生、信五大學科競賽。這里,除了高考成績以外,教育部為競賽生留下一道特殊的口子,而且這個報考條件不受“85%高考成績”這一條款約束,可以“破格入圍”、“破格錄取”。
如何“破格錄取”?教育部文件里,同樣有所規(guī)定:
“破格錄取考生的高考成績原則上不得低于各省(區(qū)、市)本科一批錄取最低控制分數(shù)線(合并錄取批次省份應單獨劃定相應分數(shù)線)。”
這句話意味著,達到破格錄取條件的考生,高考成績只需要達到本省本科一本線即可錄取。這也是原來自主招生中給予“競賽黨”的zui高優(yōu)惠,在強基計劃里,這條通道同樣得以保留。
學科競賽需要達到多高的獎項才能破格錄取?目前尚未可知,筆者預測,最少應該達到五大學科競賽省一水平,甚至有可能達到國三及更高水平。
學科競賽作為“破格”條件,門檻勢必會提高,基于“學科競賽可能會影響高考成績”這一風險顧慮,學科競賽的作用被相對削弱。反映到中學層面,筆者通過走訪部分教練得知,的確有不少學生因為新政對競賽學習產(chǎn)生動搖,甚至有的學校競賽生人數(shù)出現(xiàn)腰斬。很多學校都在困惑,競賽還有必要學嗎?
筆者認為,學科競賽過去、現(xiàn)在、未來,都只是極少數(shù)人的游戲,新政導致競賽學習降溫,其實是對過往盲目學習競賽行為的一種糾偏。競賽學習,應該回歸到“學科特長”的本質,筆者對競賽學習者的建議是:
首先,頂尖高校選拔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的初衷不會變,過去的經(jīng)驗表明,清北等名校通過學科競賽選拔學科特長學生,是有一定道理的。對于這部分某一學科領域的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無論政策怎么變,名校選拔他們的需求不會變。因此,對于那些少數(shù)具有學科天賦的孩子,大可不必過分擔憂,應堅持自己的初心,回歸到學科競賽的本質。
其次,那些因為升學、加分等功利性目的,不顧自身實際情況、不顧自身是否具備潛質,而盲目跟風甚至孤注一擲的學生,確實應該冷靜思考這個問題了,這條道路真的適合自己嗎?再次強調一遍:無論是過去、現(xiàn)在還是未來,學科競賽都只是少數(shù)人的游戲,而不是大多數(shù)人的敲門磚。
另外,對于目標為清北復交等頂尖高校的學生,競賽是一個增值選項。對于這些名校而言,高考分數(shù)已不再具有明顯區(qū)分度,他們過往的?辑h(huán)節(jié),會融入大量的學科競賽知識來增加區(qū)分度,有競賽學習經(jīng)驗者,無疑更具有優(yōu)勢。對于這部分考生而言,需要同樣兼顧競賽知識的廣度,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為你要做到萬里挑一,如果不承擔比普通人多得多的苛求,站在金字塔尖上的憑什么是你呢?
8.校考只占15%,為何決定生死?
根據(jù)教育部規(guī)定,強基計劃主要由高考成績85%+15%高校?冀M成。假設滿分是100分的話,我們可以用一個很簡單的公式計算出強基計劃加權的分數(shù)構成:
滿分100分(強基計劃)=滿分85分(高考)+滿分15分(?)
表面上看,高考成績占據(jù)了非常大的比重,這是否意味著,?季筒恢匾?
筆者認為:決定入場的因素在“85%高考”,而真正決定命運(錄取與否)的,卻在“15%校考”。因為,新模式招生中,高考雖占據(jù)了85%的權重,但折合成百分制后,它們的分數(shù)級差卻被進一步縮減,特別是對于清北等名校而言。
我們以浙江省2019年的高考成績?yōu)槔,假設清北在浙江強基計劃共錄取300人,按照上述規(guī)則,則第1000名左右有機會入圍,根據(jù)浙江省2019年一分一段表:
(浙江省2019年一分一段表)
上圖可以看出,浙江全省第1010名為685分,可以推測,入圍清北強基計劃的最低分數(shù),應該在685分左右;而上述入圍者中位數(shù)分數(shù),約為691分!高考的分數(shù),在前1000名考生中顯得極為擁擠,如果折合成85分的高考比重后,計算方式為:
(高考分數(shù)/750)*100×85%
依此計算,695分折合為78.77分,691分折合為78.31分,685分折合為77.63分!這也意味著,如果依靠高考分數(shù)入圍的話,折合成百分制后,絕大多數(shù)考生的分數(shù)差距在1-2分之間,高考在頂尖選手之間幾乎不再具有區(qū)分度。
很簡單的道理,去競爭北大的,有可能是700分和685分的,但絕對不會是600分、620分的。傳統(tǒng)高考模式下,685分比700分低15分,可能相差了上千個排名;但在新模式折合成百分制后,僅僅是相差了1.7分,這1.7分,完全有可能在校考環(huán)節(jié)翻盤。
剩下的15%校考環(huán)節(jié),是如何拉開差距的呢?我們以清北近幾年的綜評?(領軍博雅)理科為例,平均得分率僅為30%-40%!而這些,都是頂尖高手之間的較量!這意味著,在校考環(huán)節(jié),最頭部的學生可能得到13分、14分以上,最尾部的可能得1-2分,平均只有5分左右。學霸的榮耀,很可能在清北的一場校考中被擊得粉碎!
為什么高校?家欢〞蔀槔_差距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道理很簡單:這些學霸們的高考得分率已經(jīng)達到90%-95%,高考的區(qū)分度和選拔性功能基本喪失,高校急需在?辑h(huán)節(jié)通過區(qū)分度來達到篩選目的。
當然,未來也不排除這種情況,即使考到全省前30名、前10名,仍然可能無緣清北!這種情況并非聳人聽聞,在新高考實施的浙江省,裸分前30名已經(jīng)考不上清北了!這其實是對過去“唯分數(shù)論”改革的一種倒逼:如果只是一個考高分的“書呆子”,即使通過初審,也有可能在決定命運的“15%?”環(huán)節(jié)敗下陣來。
9. ?純(nèi)容,啥時開始準備?
根據(jù)教育部公布的強基計劃選拔流程,4月份考生開始申請報名,6月底-7月初參加高校的?迹7月中上旬強基計劃錄取完畢。
強基計劃報考流程
留給考生的真正有效備考時間,只有短短的3個月左右,這期間還要參加高考。那么,什么時候開始準備?
如果你計劃出門遠行,你一定會提前做好計劃、查好攻略、備好物品、定好機票,而不是等到出發(fā)前一天才開始準備。同樣道理,高校?家膊粫o你機會等到你高三快畢業(yè)的時候才去臨時抱佛腳。
高校校考為了增加區(qū)分度,主要會考察大量的學科競賽知識、高中選修課程、大學先修課程,以及大量的創(chuàng)新性測試。而這些,又都是我們在高中教學中缺失的部分!
根據(jù)2019年6月份《國務院關于推進新時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新高考后,不再制定高考大綱,取而代之將會以新課標和高校選才要求為依據(jù)。這意味著,高考分數(shù)以外,高校有了更多的自主權,頂尖高校完全可以根據(jù)自身需求,在?辑h(huán)節(jié)通過大量的競賽知識和超綱知識來增加選才區(qū)分度;這也意味著,清北等名?疾煨问皆絹碓届`活多元,課外知識的廣度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遠比只會考高分重要。
10.學科營,還有必要參加嗎?
傳統(tǒng)自主招生模式下,清北等高校會組織大量的學科營(夏令營、冬令營、金秋營等),來達成與招生層面某種心照不宣的目的。而在強基計劃文件里,則明確提出:
“不得以任何形式組織與強基計劃招生掛鉤的冬令營、夏令營及考核工作,或委托個人或中介組織開展報名、考核等有關工作。”
這是否意味著,高校舉辦的各類夏令營、冬令營,沒有必要參加呢?筆者認為,各種夏令營、冬令營等,同樣仍然有必要參加。
1)根據(jù)以往各種夏令營、冬令營的招生簡章,也從來沒有明確說過可以與自主招生或者綜合評價掛鉤,少數(shù)會注明“夏令營成績會推薦給招辦參考”字樣。實際情況中,每年綜合評價或者自主招生的入圍學生,都會與學科營優(yōu)秀營員有著很高的“重合度”,僅僅是巧合嗎?
2)如果你足夠優(yōu)秀,你不必等到高考之后的?辑h(huán)節(jié)再去證明你自己,而學科營,恰恰也是檢驗你優(yōu)秀程度的重要通道;
3)通過學科營等,可以提前接觸高校的學科氛圍,對于樹立自己未來專業(yè)方向、人生目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而在學科營里認識的教授、同學,同樣可以讓你理性意識到自己與他們之間的差距,以便適時調整狀態(tài)。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李立勛,資深教育從業(yè)者、媒體人。
本站(databaseit.com)部分圖文轉自網(wǎng)絡,刊登本文僅為傳播信息之用,絕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擔保其真實性。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底部郵箱),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