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強基計劃的變與不變
首先我要說在最前面的是,強基計劃不是自主招生的替代品,更不要把強基計劃當成一個低分進名校的跳板。事實上,強基計劃不適合絕大部分考生,務必冷靜看待。但是,盡管存在諸多限制,畢竟強基計劃還是一次選擇機會,如果真的對基礎學科感興趣且決定走這條路的話,肯定還是希望盡量不要浪費。網上分析強基的內容有很多,在這里我主要給大家澄清幾個誤區(qū):
第一,強基只能報一所學校、大多數也只能報一個專業(yè)、只有金銀牌才能破格入圍,這些都是國家規(guī)定,無法突破,且短期內不會有放寬限制的可能性。
這個屬于是國家政策要求,不是高校想要求這么嚴格,其實高校比你們更想招有競賽基礎的學生。拿到銅牌或者省一的學生也不要灰心。非金銀牌競賽生的優(yōu)勢一是在強基校測階段,二是在入學之后的后續(xù)發(fā)展上。關于校測的情況,可以具體咨詢有意向報考的大學來咨詢,F在雙一流高校很多都有拔尖計劃或各種特色選拔項目,入學之后競賽生參與到這些特色項目中還是會有優(yōu)勢。后續(xù)發(fā)展可能比強基限制更少,路也更多。也不必因此而失落。
但是在報名階段,非金銀牌的競賽生確實沒什么特殊政策。
各高校強基計劃報名條件通用表述
第二,高考占比基本統(tǒng)一為85%,這說明也一定是上面政策上有要求。
這也是強基有別于傳統(tǒng)自主招生的根本差別。國家從政策導向上,是一定要捍衛(wèi)高考公平的。前些年自主招生亂象頻出,無論是中學生發(fā)表的“論文”,還是每年爆出一點“內幕”的學科競賽,目的無不是為了獲得自主招生的優(yōu)惠降分,優(yōu)惠力度最大甚至是一本線即可上名校。所以近幾年,國家對于特殊類型招生的政策,其實一直是在逐步收緊的。在這個大背景下,強基計劃應運而生。
所以強基報名本身對高考沒有任何你想象中的優(yōu)惠作用,決定你能否入圍強基計劃的依然是高考分數。你也會發(fā)現強基報名程序非常簡單,不要求太多證明材料。因為對于強基計劃來說,其實高考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報完名就別想了,趕緊去復習文化課才是王道!
第三,今年普遍將入圍比例擴大,意味著去年的入圍分數基本沒有參照價值,不用過多關注。
從名額上來說,強基計劃除了清北各拿到了900人左右的名額之外,其他雙一流高校拿到的名額多集中在90-210人之間。而強基計劃的名額是要具體分配到專業(yè)和省份的,不能互通(某些學校強基計劃在同一省份的部分專業(yè)之間可調劑)。算下來的話,一所高校具體給到某一省份某一個專業(yè)的強基計劃招生計劃數可能只有兩三個。
去年入圍比例集中在1:3或1:4,今年普遍為1:5或1:6,意味著考生入圍概率增加了,強基入圍高考分數線也會相應下降。
但是在招生人數沒什么變化的情況下,決賽圈擴大只是代表著競爭后置,校考到最終錄取這段路又是一道關口罷了。在入圍比例、考試形式、招生計劃數都存在不同調整的情況下,參考去年分數線意義真的不大。
注意關注各高校報名截止時間。轉載供參考,圖源見水印。侵刪。
第四,無論是否有競賽基礎,強基都可能對你有優(yōu)勢。
高考成績占據85%,決定了普通考生在文化課上多下功夫,是會有決定性優(yōu)勢的。有競賽基礎的學生也不用擔心,只要入圍后,校測環(huán)節(jié)就是你們的主場,逆風翻盤可能性非常大。還是不要做無謂的擔心,提前太早準備意義也不大。等到高考后確定入圍之后再準備下一步也不遲。
第五,選擇學校時還是要考慮自己的水平。
入圍比例擴大是一個可以往上沖一沖的好機會,但是往上沖也得是一個自己蹦一蹦能夠到的學校,這樣入圍概率更高。如果選一個和自己高考分數相去甚遠的學校,也著實是浪費了一次機會。參考去年入圍分數線倒不如看看想報的學校在你所在省份的一批提檔線。
你估計分數能考到學校提檔線上下的學校報著肯定入圍概率更大。我個人建議,提檔線下20分左右相對穩(wěn)妥些,整體上大致普通一批提檔線線下20-40分這個區(qū)間比較合適。
原創(chuàng)嚴師說高招
本站(databaseit.com)部分圖文轉自網絡,刊登本文僅為傳播信息之用,絕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擔保其真實性。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底部郵箱),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