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聯(lián)盟2013年自主招生語文命題解讀
2013年“綜合性大學自主選拔錄取聯(lián)合考試”(俗稱“北約聯(lián)盟”)的語文試題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關注。爭議主要集中在三道題上:一是用“北大、清華、高考、狀元”4個詞編一段150個字的笑話;二是以“北京霧鎖車迷路”為上聯(lián)對下聯(lián);三是將《劉三姐》的一段歌詞“山中只見藤纏樹,世間哪見樹纏藤,青藤若是不纏樹,枉過一春又一春”擴充為一個500字的故事。這些在以往的考試中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的“編笑話、對對聯(lián)、講故事”的試題在網(wǎng)絡上迅速躥紅,被網(wǎng)友“吐槽”為“神題”、怪題偏題。
乍看之下,這些試題的確很“雷人”,難怪有考生看到之后連“掀桌子的心都有了”。但如果把它們和當前中學語文教育的現(xiàn)狀聯(lián)系起來,你會發(fā)現(xiàn),這些題目遠不是看上去那樣“無厘頭”。
語文教育忙著做題沒有大量閱讀只能培養(yǎng)眼光呆滯的學生
中學語文教育的弊端已經(jīng)引起許多有識者的憂慮。這些弊端主要體現(xiàn)在:首先,在大一統(tǒng)、標準化的高考招生錄取模式下,正常的中學教育被重復性訓練所替代。原本生趣盎然、意境優(yōu)美的文字被人為地割裂成一道道僵化的題目、一條條生硬的定理、一個個標準答案,鮮血淋漓,令人目不忍視,完全扼殺了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
其次,由于訓練緊緊圍繞高考進行,現(xiàn)在中學生的閱讀量少得可憐。除了語文教材上的幾篇文章,其他一概不看。我曾在一所著名中學每年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有幾十個調(diào)查有多少文科生讀過《紅樓夢》,舉手的沒有幾個。wei/yi有一個據(jù)說完整讀完的學生,我問她《紅樓夢》的總綱是什么,她卻張口結舌。
第三,中學語文教育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道德引導提升功能在弱化。
通過閱讀討論偉大的文學作品,學生可以和人類文明史上的智者對話,凈化自己的心靈,養(yǎng)成自己的人文情懷。這種方式的效果要比枯燥的道德說教有用得多。我經(jīng)常看到一些成績很高,但目光呆滯的學生他們的眼睛沒有靈氣我懷疑這是因為他們很少閱讀那些震撼人類心靈的偉大文學作品的緣故。
明了上述弊端,你就會發(fā)現(xiàn),那些所謂“天雷滾滾”的“神題”,其實在糾正這些弊端,引導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語文學習和閱讀習慣上,具有多么大的正能量!命題者希望,既然中學以考試為中心,那就改變命題的內(nèi)容,通過高校招生考試“指揮棒”的作用,誘導中學和學生回歸中學語文教育的本質。
根據(jù)歌詞寫故事是對假大空與模式化、套路化作文的糾偏
首先,它使語文在考試中恢復了自身的本來鮮活面目。
語言是活生生的,說笑話、講故事、聽歌是人們生活的基本內(nèi)容。開開玩笑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講講故事能使你和孩子的感情更親密,唱唱歌能讓你的心情即使在霧霾天里也會變得明快起來。一個不會說笑話、講故事、唱歌的人一定是一個沒有生活情趣的人,很難和別人溝通,更談不上成為某一個行業(yè)的領導者這些正是北大人才選拔的標準。
什么是偏題怪題?如果考你“請問蘇東坡媽媽的生日是哪一天?”才是真正的怪題因為誰也答不上來。
對對聯(lián)是對考生漢語詞匯量、詞語熟練程度、詞語組織與搭配能力等方面的綜合考評,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笑話是對生活的觀察與提煉,考查學生的臨場應變能力和才智思辨能力,同時看你有沒有挑戰(zhàn)北大、清華權威的機智和勇氣。根據(jù)歌詞寫故事本來就是對假大空作文與模式化、套路話作文的糾偏。遺憾的是,我們的學生在目前的中學語文教育環(huán)境下,已經(jīng)變得越來越不會講故事,甚至不會說笑話,更不要說對對聯(lián)了,只會按照老師和培訓機構總結出來的所謂“規(guī)律”去填八股文字。他們的心靈慢慢變得干澀和蒼白,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正在像磨盤磨面一樣被一點一點碾壓。在這種模式下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即使憑借分數(shù)考上了北大也是廢才,甚至是廢柴。
對本民族文化瑰寶視而不見的教育是恥辱的教育
其次,語言文字只是表象,背后折射的其實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非常重視對本民族文化的教育和保護。美國的小學生盡管學習具體的技術性知識很少,但他們的英語和歷史課本卻很厚。學生要閱讀大量的文學作品和歷史故事盡管他們的歷史只有區(qū)區(qū)200多年。德國的男人晚上很少出去應酬,下班回到家里,就是給孩子讀讀童話,和孩子一起聽聽音樂。這和中國當下的情形恰好形成鮮明的對比有多少中國男人能夠下班就回家和孩子一起讀唐詩呢?一個不了解本民族文化的人,怎么可能指望把他(她)培養(yǎng)成建設國家和社會的棟梁之材呢?遺憾的是,我們的教育正在使學生距離本民族的精華越來越遠。在所謂全球化、國際化的氛圍下,學生知道哈利·波特,卻不知道劉三姐;能流利地背誦勃朗寧夫人的十四行詩,卻對不上一副簡單的對聯(lián);能熟練地彈奏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作品,卻聽不懂壯族的山歌那些也是同樣優(yōu)美的旋律啊。一個只會背誦外國經(jīng)典卻對本民族的文化瑰寶視而不見的人,在靈魂上是悲哀和恥辱的。同樣,一個只會教給學生背誦外國經(jīng)典卻對本民族的文化瑰寶視而不見的教育是悲哀恥辱的教育。
為什么笑話、故事這些下里巴人的東西就不能進考題呢
第三,文學是生活之學。任何流傳千古的偉大文學作品,一定是深刻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人們?nèi)粘5纳鐣詈途袷澜缢驮谖覀兊氖诌叀3酥,民間文學、民俗學也是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極為珍貴的學術研究資料。
為什么我們教給學生的一定要是陽春白雪呢?為什么笑話、故事這些所謂下里巴人的東西不能進入課堂、考試和學生的視野呢?我們絕不能用一個統(tǒng)一的框框去限制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告訴學生問題只能有一個答案,世界只能有一種選擇人的潛力是無窮的,誰會知道自己未來會成為或不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中國自古以來就高度重視人才選拔,科舉制被譽為“掄才大典”。高校招生考試是極其嚴肅的事情,雖然是自主選拔錄取,命題者也肩負著重大責任,不可能隨意出些腦筋急轉彎的題目去為難學生。表面看起來是“雷題”、“神題”,其實背后大有深意,切不可等閑視之。
本站(databaseit.com)部分圖文轉自網(wǎng)絡,刊登本文僅為傳播信息之用,絕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擔保其真實性。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底部郵箱),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