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科技大學在哪個城市
山東科技大學在哪個城市,山東科技大學在山東省的青島市、泰安市、濟南市,具體校區(qū)及地址如下:
青島校區(qū):青島市黃島區(qū)前灣港路579號
泰安校區(qū):泰安市岱宗大街223號和泰安市鳳凰路79號
濟南校區(qū):濟南市勝利莊路17號
山東科技大學三遷校址
作為山東高等教育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山東科技大學近年來的發(fā)展不可謂不快。在去年年底遴選出的7所“沖一流”高水平大學中,山東科技大學以第四位的成績?nèi)雵Q身山東省屬高校排頭兵之列。此外,山東科技大學作為一所地方省屬高校,培養(yǎng)出了宋振騏院士和蔣宇靜院士,引進了周東華教授、張煥水教授等頂尖人才。在這些頂尖人才的引領下,山東科技大學四個學科強勢入圍軟科世界學科排名前100強,17個學科躋身全球前500強,其中礦業(yè)工程高居全國第9位,控制科學與工程躋身全球前50位。
作為一所以煤炭能源為特色的行業(yè)類高校,山東科技大學的轉型不可謂不成功。而奠定山東科技大學成功的一大基礎則是學校成功由泰安遷校至青島,破解了地域劣勢。而反觀以阜新煤礦學院為代表的煤炭類高校,由于地域劣勢,已然失去昔日全國重點大學的光環(huán)。因此,山東科技大學由泰安遷校青島,成為學校發(fā)展歷史上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但在山東科技大學70年的發(fā)展歷史上,學校共在濟南辦學13年,在泰安辦學33年,在青島辦學17年(其中還在淄博和淮南等地辦學多年)。因此,山東科技大學在泰安辦學的歷史最長,是學校承上啟下,穩(wěn)固辦學實力的30多年。但對于山東科技大學來說,泰安并非是其首選,在此之前學校先后選擇了肥城和兗州辦學。但由于種種原因,學校最終沒有留在這兩個地方,而是選擇泰安辦學。
留不住的濟南
在淮南煤礦學院并入山東煤礦學院后,學校實力大為加強,國內(nèi)影響力大大增強。但是到1969年,國際形勢風云變幻,包括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在內(nèi)的眾多高校被先后下放,山東煤礦學院也不能免俗。此時大學調(diào)整搬遷所遵循的一項主要方向是把集中在沿海和大城市中的高校搬遷到三線,文化相對落后并且靠近生產(chǎn)基地的地方。
作為以煤炭為主要特色的高校,山東煤礦學院搬遷的主要地點為靠近礦區(qū)的三線城市。1970年9月,時學校主要負責人宣布了學校遷往肥城辦學的決定。令行禁止,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在經(jīng)過簡單準備后,便于一個月后踏上了肥城的土地。之所以選擇遷往肥城,是因為肥城的礦產(chǎn)資源非常豐富。且在當時,煤礦還是肥城的支柱性產(chǎn)業(yè),符合煤礦學院的辦學宗旨和培養(yǎng)目標。
但是由于搬遷倉促,肥城并沒有供煤炭學院師生開展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的基礎設施。在全校師生到了肥城以后,僅有不到2600平方米的房子。500余名教師也只能擠在不到1000平方米的二層樓房和一個倉庫中。且肥城的物質缺乏,全體師生無法過冬。無奈之下,學校只能再次搬遷。
經(jīng)過學校層面的會商,并報請山東省同意,學校決定遷往兗州辦學。兗州人杰地靈,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且兗州煤礦是山東ZD的煤礦之一,同樣符合學校的辦學宗旨。盡管兗州比肥城的條件有所提高,但兗州方面同樣沒有適合學校的校舍。最終,山東煤礦學院決定將采煤系留在肥城楊莊礦三號井,其余院系遷往兗州辦學。
盡管兗州有7000平方米的臨時工棚作為臨時校舍,但這些工棚大都過于簡陋,年久失修,很難直接使用。此外,兗州煤礦盡管煤礦資源豐富,但是學校遷往的地方既無礦山,又無工廠,并不適合辦學。因此,學校只得再次搬遷。
最后的歸宿——泰安
在一遷肥城和二遷兗州之后,學校師生的志氣備受打擊。因此,學校最終決定遷返濟南。但遺憾的是,學校在濟南的校舍已經(jīng)被其他單位占用,無法遷回。因此,經(jīng)過學校和相關單位協(xié)商,山東決定打造一所以培養(yǎng)“大礦業(yè)”人才為目標的高校。鑒于山東煤礦學院無法遷往濟南,因此決定將學校遷往山東中部城市,且擁有礦產(chǎn)資源的泰安。
1971年11月,山東煤礦學院校本部最終決定遷往泰安,并與泰安煤礦學校合并組建山東礦業(yè)學院。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的泰安煤礦學校的校舍已經(jīng)幾近空置。在三遷校址的幾年間,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科研秩序被破壞。學校更是長達五年沒有招生。但是學校也因禍得福,成為山東的礦業(yè)zui高學府,得以合并了泰安煤礦學院和江蘇煤礦?茖W校。
盡管學校在三遷校址的過程中,有很大的損失,辦學歷程也有一定程度的中斷。但是在遷往泰安后,學校積極適應新的形勢,在很多方面都做出了成績,為接下來的跨越式發(fā)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本站(databaseit.com)部分圖文轉自網(wǎng)絡,刊登本文僅為傳播信息之用,絕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擔保其真實性。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底部郵箱),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